5 IN 的獨特之處


隨著社會對青少年發展的觀點逐漸多元化,以及可選擇的求學路徑不斷增加,每個家庭都需要做出選擇,決定哪種教育方式最適合他們的孩子。至於孩子在經歷了漫長的求學過程後,應該獲得什麼樣的結果,這是一個複雜且牽涉深遠的問題,而其答案也會因孩子而異。

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我達成目標並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?什麼樣的教育可以幫助我在各方面的成長和發展?什麼樣的教育能賦予我在未來各種情境中都能靈活應用的實用技能?什麼樣的教育能夠看見我的獨特,並給予我所需的個別關懷和指導?什麼樣的教育能讓我真正享受學習的過程?針對這些問題,每個學生的答案一定都不盡相同。

若您正在考慮走上實驗教育這條道路,代表您應該是想尋求一種不同於傳統的學習模式。若以下這些特點能滿足您心中的期待,那麼5IN的教育很有可能正是您要的答案:

  • 5IN 在課程設計上,主要的目標並非傳授學科知識,而是讓學生有意識地去熟悉、實踐和內化實用的思維習慣及業界普遍使用的最佳處事(工作)流程。我們不會依據不合時宜的學科內容要求,或是透過制式的測驗方式來評量學生。他們能否成功運用所學的技能與工具才會是評量的重點。我們的角色是為學生提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且有趣的問題,並引導他們朝向創新的解決方案邁進。課程方面會著重於教授並訓練學生發展適用於各種情境和目標(不論是學術、職業還是社交)的思維習慣、工作技能與流程,以及運用數位工具的能力。

    5IN 精心設計每學期的課程主題,旨在引導學生理解社會的規範與現實情況,並幫助他們反思自身的價值觀與信念,從而確立未來希望達成的目標或發展方向。每個主題與學習活動都將促使學生深入思考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、應負的責任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。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瞭解自我,還能在教師的積極支持與指導下,逐步塑造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。

  • 在5IN,學生不會被動地面對人生,生活更不應該只是「發生在他們身上」的經歷。他們不必等待被告知何時該行動、何時該思考。相反地,他們應扮演積極發問者與發起者的腳色,主動塑造自己的教育與成長。

    透過持續的互動性思考、討論與實踐,5IN幫助學生重新認識教育的本質及自己在課堂內外的角色,培養出富有好奇心且積極投入學習的個體。 

    課綱的設計注重團隊合作,大多數的任務與目標需要擁有不同能力的學生齊心協力,才能夠成功完成。教師則扮演指導者的角色,協助學生朝著共同目標邁進。 

    課程的目標設定、學習步調及執行方式,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與建議進行調整,這樣的安排讓這段教育經歷真正屬於學生自己。 

  • 青少年最重要的成長不在於學業,而是在於個性與身份的發展。因此,5IN認為,有必要重新構想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模式。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應該僅僅在指定的「上課時間」內互動,這樣的模式暗示著學習僅限於課堂內或特定的時段進行。

    在5IN,並不存在所謂的「教師辦公室」。每班級的教師都會常駐於教室,與學生共同度過學習日的每個時刻。除了教學以及與課程相關的規劃與準備工作,教師們也會和班級裡的學生一起進行休閒活動和用餐,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共同生活,教學相長。全天的陪伴也讓教師能夠在各種生活情境中,觀察學生最自然的狀態。學生最真實的人格特徵也會顯現出來。此外,這樣的安排確保了教師能夠隨時把握教育契機,當學生有需求或出現學習與成長的機會時,教師都能即時提供指導與回饋。

    每個班級都配置了兩名專屬的導師,從學生入學起便一路陪伴他們度過完整的三年國中或高中時光。這種長期相處與共同生活所建立的熟悉感、信任與默契,使教室成為學生充滿歸屬感的的「第二個家」,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支持與關懷。

  • 傳統教育將學生的學習侷限於特定的目標:獲得優異的考試表現與成績,然後順利的升學。時至今日,這種模式仍是現代教育最普遍的存在,但5IN認為,這樣的學習目標過於狹隘,無法真正幫助學生為未來做好準備。如今,僅僅培養學生朝向單一目標前進,已經無法滿足時代需求。世界的變化速度要求學生具備靈活應變,能夠達成任何目標的能力。

    我們認為,現今的學生所需要的遠不止是學術成績或文憑。他們需要清晰的自我認知,能夠理解並分析龐雜資訊,設立有意義的目標,並掌握實現這些目標的工具。世界的快速變遷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教育應該追求的成果。學生應該在日常學習中,學會如何與現實世界互動,實現實際變革,並對自己生活的環境帶來正面影響。

    因此,5IN的學習成果不再是單一的分數或證書,而是具有實際價值的成就。這些可能是揭示社會問題的研究報告,或是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案;也可能是影響社會的實體產品,或能引發公眾思考的數位作品。無論其形式為何,5IN的學習成果都是實用且具體的經驗,幫助學生掌握未來世界所需的技能以及處事的流程與方法,使其能夠在各種環境中茁壯成長。

  • 5IN 不以僵化且缺乏意義的學科知識要求來評量學生,但這不代表捨棄正式的學業評量與分析。我們透過明確的評分標準,衡量學生在思維習慣及處事(工作)流程應用上的成長幅度。此外,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會與他們自己設定的目標及成功標準進行對照。最具意義的評量方式,是觀察學生在每學期的任務中所達成的實際成果,能否為現實世界帶來真正的改變,並對社會環境產生正向影響。在 5IN,課程目標本身即包含給予學生建設性回饋的機制,確保評量能即時反映學生的真實成長。

  • 5IN 認為「教師」的角色需要被重新審視與定義。如果教師的主要職責只是單向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,那麼在這個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,學生只需上網搜尋便已足夠。 

    在當今資訊自由流通的大環境中,教師能提供給學生的最大價值,不在於其所掌握的學科知識,也不僅限於專業能力的高低,而是在於能夠成為學生的楷模,透過身教示範,身為社會中的一員應如何與人交流、思考以及行動。教師的價值體現在能透過自身的經驗與故事,給予指引、回饋與支持,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,拓展其眼界。這一切,唯有在 5IN 的「全方位陪伴、教學相長的師生互動關係」中才能真正實現。

    透過這般互動關係,學生會將教師視為支持著他們的夥伴、生活中的支柱,因為教師尊重他們的個性與特質,也會適時給予建設性的回饋與建議,並在必要時施以適當的引導與規範。 5IN師生間每日的近距離互動、日常的共同經歷以及多年長期的陪伴關係,將構築出難以比擬的教育體驗。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的學業表現,更會對其個人發展、社交能力、心理素質與職涯規劃等方面,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。

    在5IN,教師不只是授課,他們與學生一同經歷生活、學習與成長。他們是學生探索新觀念的窗口,也是啟發並挑戰學生信念與態度的的嚮導,更是陪伴學生體驗生活、塑造自我個性與價值觀的知音。5IN的教師會引導學生達成具有價值與意義的學習目標,同時協助他們制定並實現個人的人生目標,使學習與成長相輔相成。

  • 與傳統學校將英語視為一門學科,或某些國際學校的全英語課程不同,5IN雖然大部分課程也以英語授課(必要時輔以雙語支援),但更為重要的是,我們對於學生在課堂外的休息時間與社交互動中,依然使用英語交流的要求,以確保語言學習真正融入日常生活。此外,5IN 聘請來自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師,他們須具備中文能力或豐富的華語環境生活經驗,以便更深入理解學生的文化背景、敏銳察覺不同學生的優勢,並提供適切的指導與支援。

    然而,5IN的教育並非「英語至上」,也不會強制所有學習活動皆以英語進行。因為多數學生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,所以我們在課程設計中,策略性地融入對學生母語的尊重與發展機會,確保學生能夠能夠在適當的時機靈活運用母語來表達與學習。由於我們大多數的社會與業界合作夥伴主要使用中文與學生交流,因此學生許多的作品也需要提供中文版本,以滿足目標受眾的溝通需求。最重要的是,5IN課程中所探討的許多核心議題皆源自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,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,若要真正深入理解及參與這些議題,學生自然會需要透過母語來進行思考與學習。

改變 課堂結構 實習教師 動態 未來的可能性 對 世界的理解 學生努力的結果 成功的定義 作業的重點 對學生的期望 家長在過程中的作用 評估的形式 教育目標 學生產生的影響 學習動力 從工業時代到未來現實 從靜態知識到適應性技能 從以考試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 從象牙塔到現實世界 從基於學科到跨學科 從同伴競爭到同儕合作 代理 從教師導向到學生導向 從標準化到多元化 從專案型到流程型 從社會隔離到社會影響 從準備上學到準備生活 從孤立的課堂到社交 範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