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IN實驗教育滿班開學 強化素養導向教育貼近未來需求
5IN實驗教育秋季學期招生滿班正式開課。該教育團隊以「素養導向教育」為核心,結合跨域專題與情境實作,強調從生活出發、回到問題本身,回應家長關注的「培養實際能力」與「未來教育趨勢」等議題,期望在知識與能力之間建立可被驗證的學習成果。
感謝您對 5IN 教育使命的支持!
感謝您對 5IN 教育使命的支持!
素養導向落地 從情境任務到公開發表
5IN實驗教育學期課程涵蓋探究式專題、語文表達、科學與人文素養、科技應用與團隊協作等面向,鼓勵學生在真實任務中練習提問、資料蒐整、系統思考與溝通表達。創辦人陳子驊 強調,「素養」是把學科知識轉化為面對真實情境的實作與決策能力,讓學生在做中學、在合作中形成責任感,並以公開發表與成果展等方式驗證學習歷程,進一步提升自我反思與持續精進的動機。
陳子驊進一步提到,教育除了在學校,更需要把學習帶回生活情境,讓孩子理解「學這件事與自我的關係」。因此,5IN實驗教育將課程設計與在地社群、公共議題及產業實務對接,讓學生面對實務限制與使用者需求,培養觀察、同理與創新能力。他指出,這樣的路徑有助孩子在多變環境中維持學習動能,也是家長期待看到的學習樣貌。
家校共學與學習歷程讓成效看得見
計劃主持人 李有誠博士 指出,面對未來教育趨勢,數位素養與跨域整合缺一不可。5IN實驗教育以專題為主軸,循序引入資料處理、簡報與口語表達、協作工具與基礎科技應用,並透過家校共學與學習歷程紀錄,讓家長清楚看見孩子的進步軌跡。他強調,評量將更重視過程與成果並重,包含問題定義、歷程反思與最終產出,建立可持續修正的學習閉環。
聚焦每一步的成長 過程導向 里程碑學習
除了強調素養導向,另一個主軸則是過程導向的學習(Process Based Learning)。課程以「里程碑—回饋—修正—再發表」為節奏,讓學生在每一次調整中,把知識轉化為可實作、可應用、可被社會情境驗證的解決力,而非僅聚焦於考場上的答題。
李有誠補充表示,學習中更關注孩子是「怎麼做到」。透過階段性檢核表、同儕互評、反思日誌與公開發表,讓每位學生的學習證據具體可見;家長也能看見孩子如何面對限制、整合資源、形成觀點,才是可持續的成長。
本次招生滿班,被視為家長對實驗教育與素養導向路線的肯定。5IN實驗教育團隊未來將持續觀察學生學習表現與家長回饋,滾動調整課程深度與進度,同時拓展與社區、公益及產業的合作,讓學生在真實世界中練習面對問題、整合資源與提出解決方案,累積可被社會理解與採納的學習成果。